【從Netflix要進入遊戲產業,聊聊影劇IP改編遊戲的各種坑】
前幾天看到Netflix要進軍遊戲的新聞,剛好自己以前有經手過幾款影劇類IP的遊戲,順便分享一下這類IP改編遊戲有的各種問題。
首先第一個坑,是遊戲想和影劇同步上線達到綜效。這個做法,理想上可讓玩家在戲劇熱度最高、等待新集的時候,可以去玩遊戲增加戲外曝光與收入;而遊戲本身幾乎不需要宣傳,藉著戲劇的熱度引導玩家下載即可,還省了一筆廣告費。
然而實務上會碰到幾個問題。第一,遊戲和影劇分別大受歡迎的成功率都"非常低",因此要讓兩件事情"同時"發生的機率就是"超級低"。而且即使一方成了,只要另一方垮了,就有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。評價低的戲劇會讓人不想進入遊戲,設計很差的遊戲可能會影響用戶對戲劇的觀感。
另外,遊戲開發商也知道新戲劇的風險高,所以通常都會觀望而僅準備前期首月版本。這會造成當戲劇不小心紅了,遊戲商手中的版本存量與品質,也無法應付大量玩家的需求,最終還是無法達到預期綜效。
第二個坑,則是把遊戲作為戲劇的延伸分支,希望能炒熱戲劇聲量之用。譬如設計一些小遊戲,放置劇中的人物和玩家進行簡單互動。然而,這樣做的問題是,當一個遊戲本身無法帶來可見的變現收入,研發單位可投入的資金就不會多,最終只會成為戲劇眾多的輔宣品之一,甚至不如周邊商品受到重視。
第三個坑,則是大部分的戲劇或電影,如果累積底蘊不夠、沒有明顯的「英雄之路」,都不是很好改編成遊戲。因為英雄之路可以快速對應遊戲現今的成長系統,套入既有的玩法變現模式。要為戲劇設計一種獨特的遊戲玩法成功率太低,最好的方式是為戲劇選擇適合的既有玩法進行套入,譬如《權力遊戲》適合SLG,《Marvel未來之戰》適合卡牌。
但如果是以懸疑、寫實為主的戲劇,可能就不容易找到市面上適合的遊戲玩法進行套用;而有的戲劇看起來英雄很多,但實際上戲劇的主軸不是在「成長經歷」,也可能是個坑。當年在大陸與台灣風行大紅的《瑯琊榜》,曾經改編過各種遊戲都沒成功過,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,在於其最核心的「謀略算計」,當時市場上沒有任何成熟玩法,能做為載體來展現其特色。
小結:
前幾天看到一則有趣的對比,說亞馬遜發射火箭成功了,但做遊戲失敗了,可見得遊戲有多困難。這種說法沒有什麼根據,但遊戲產業很多Know-how,的確不是其他產業的人能理解的。幾年前中國影劇大火時,有非常多相關公司想利用手上IP做遊戲,印象中幾乎沒有成功的,最終大部分還是乖乖轉為授權為主。
東西方文化不同,玩家能接受的商業模式也不同。Netflix是否能走出自己的遊戲勇者之路,其難度頗高,但也讓人期待。